<font id="u6zyt"></font>

    <rt id="u6zyt"><optgroup id="u6zyt"></optgroup></rt>
    <rt id="u6zyt"></rt>
    <rt id="u6zyt"></rt>

    <cite id="u6zyt"><noscript id="u6zyt"><var id="u6zyt"></var></noscript></cite>
    <cite id="u6zyt"><span id="u6zyt"></span></cite>
    <rt id="u6zyt"><optgroup id="u6zyt"></optgroup></rt>

    <b id="u6zyt"><form id="u6zyt"></form></b>

        <cite id="u6zyt"></cite>
      1. 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歡迎您! 2022-07-06 星期三

        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

        9
        0

        【能源觀察家】朱彤:全球能源危機新特點與能源安全新風險

        來源:朱彤 能源轉型 全球能源觀察 發布時間:2023-04-23

        文:朱彤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能源安全新風險與新邏輯:系統韌性的視角

        ——兼論新邏輯下我國能源安全問題與戰略思路

        [摘要]

        天然氣和煤炭價格暴漲是當前全球能源危機的新特點。能源危機這一新特點隱含著能源安全風險來源的變化: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取代地緣政治成為影響能源安全更重要和更持久因素,盡管后者仍是影響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適應能源安全風險新變化的能源安全的理論“邏輯”轉變,即從能源供應安全向能源系統韌性的轉變,并基于能源系統韌性的邏輯分析了我國能源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新邏輯下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新思路。




        能源安全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論述:從2014年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戰略到2021年強調“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將確保能源資源安全作為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面臨的能源安全形勢異常復雜和嚴峻?!皬碗s”是指影響能源安全的“新”“舊”因素交織:石油地緣政治仍然是影響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天然氣地緣政治對能源安全的影響不斷上升,同時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對能源安全影響日益凸顯?!皣谰笔侵改茉窗踩珱_擊越來越呈現出頻率增加、程度加深和突發性(不可預測性)特點。而且,地緣政治、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影響疊加與相互強化,對能源供應和能源價格的沖擊強度上升、持續時間延長。2021年初開始、且至今仍在發展演變的“全球能源危機”就是當前“復雜”而“嚴峻”的能源安全形勢的體現。

        面對能源安全的新形勢與新變化,現有的能源安全理論無法滿足理論分析與實踐要求,需要新的能源安全理論邏輯與分析框架。本文以下內容包括四個部分:首先,分析當前全球能源危機“新特點”與能源安全“新風險”;其次,指出全球能源安全新風險意味著能源安全的邏輯轉換,需要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即從強調完善能源供應(鏈)安全轉向提升能源系統韌性;第三,基于能源系統韌性的邏輯分析我國能源安全存在的隱患或問題。最后,基于能源系統韌性的邏輯提出了我國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協調發展的戰略新思路。

        全球能源危機新特點與能源安全新風險

        重大能源安全風險“兌現”通常以“能源危機”的形式呈現。能源危機的傳統含義是指“能源供應的重大中斷”(Ziagos, J & Wedel, K,2007)。然而,既然能源安全是“以合理的價格不間斷地提供能源”,那么當“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到對經濟產生顯著影響時也屬于“能源危機”。

        1.全球能源危機新特點及其原因

        2021年以來,全球石油、天然氣與煤炭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態勢,并在下半年演變為一場以能源價格暴漲為主的“能源危機”。這次危機與傳統“能源危機”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煤炭和天然氣取代石油成為當前能源危機的主角。

        1)煤炭和天然氣取代石油成為當前能源危機的主角

        石油一直的“能源危機”主角?!岸稹焙蟮娜巍笆澜缡臀C”都是因為地緣政治沖突導致石油供應中斷或產量大幅減少導致。然而,在本次全球能源危機中,天然氣與煤炭價格漲幅遠超石油。因此,盡管石油價格上漲仍然是當前全球能源危機的組成部分,但天然氣和煤炭已經取代石油成為本次能源危機的主角。

        2021年初到20225月間,歐洲和東亞天然氣經歷了三波大幅上漲,漲幅前所未有(圖1)。與202135日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每百萬英熱單位5.7美元相比,105日,1221日和37日三次峰值價格分別上漲了5.9倍(39.5美元),9.4倍(59.6美元)和11.772.6美元);普氏東亞JKM天然氣期貨價格三次峰值相對于35日價格(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分別上漲了4.9倍(35.1美元),7.2倍(49.4美元)和7.6倍(51.8美元)。 

        圖片

        同期,國際煤炭價格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上漲。如圖2所示,2021年年初到現在,國際煤炭價格波動分為兩個階段,兩個峰值分別出現在2021年10月和2022年3月。荷蘭鹿特丹煤炭期貨價格兩次峰值價格與2021年1月初價格(52.8美元/噸)相比,上漲幅度分別為4.2倍(274.5美元)和7.3倍(439美元);澳大利亞紐卡斯爾煤炭期貨價格從62.5美元/噸分別上探兩次價格高點269.5美元/噸和440美元/噸,漲幅分別高達3.3倍和6倍。 

        圖片

        資料來源https://en.macromicro.me/

        相比之下,在此期間的國際原油價格的“表現”要遜色得多:布倫特原油202110月和20223月的兩個峰值價格分別為每桶86.4美元和130.2美元,與20211月初的價格(51.4美元)相比,分別上漲57.4%151.8%。

        2)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當前能源危機主因,俄烏沖突則強化了“危機”后果

        由于經濟復蘇,202012月全球天然氣和煤炭需求已經超過疫情之前2019年的水平,石油需求恢復到2019年的98%。不過,由經濟增長導致的能源供需緊張,還不足以導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數倍,達到能源危機的程度。

        我們認為,經濟復蘇刺激能源需求快速反彈,造成能源供求緊張,是推動2021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的一個基礎條件。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才是導致20211-10月全球能源供需持續緊張,進而推動全球天然氣和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導致能源危機的主要原因,而俄烏沖突作為地緣政治因素從11月開始疊加發生作用,加速推動天然氣、煤炭和石油大幅震蕩上漲,強化了能源危機的后果。

        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是同時影響能源供給和需求導致能源價格變化。就本次全球能源危機而言,一方面,一連串極端天氣導致全球天然氣和電力需求持續增加:先是2020-2021年全球冬季北半球遭遇極寒,繼而2021年遭遇異常低溫春季和平均氣溫創新高的夏季,而2021-2022年冬季也偏冷。連續的極端天氣造成供暖和電力(制冷)需求持續處于高位,推動作為發電和供暖重要燃料的天然氣和煤炭需求強勁反彈。

        另一方面,能源轉型的推進使可再生能源在各國電力生產中份額明顯提升。目前,全球發電量中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已經達到29%。其中,歐盟39%、美國21%、中國29%,水電大國巴西的水電占比高達74%。然而,可再生能源供給很容易受到天氣狀況的影響。2021年因干旱少雨,中國、巴西、美國等水電大國都出現了水力發電量明顯下降的情況。2021年中國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2.5%;巴西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8.2%,美國同比下降8.6%。。根據歐盟風能協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歐盟因長時間靜壓天氣風速下降,導致風能發電量同比下降7%??稍偕茉窗l電量的下降主要通過燃氣和燃煤發電量的增加來彌補,從而引發對天然氣和煤炭的全球“爭奪”,推動價格上漲。

        地緣政治因素一直是石油危機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如果地緣政治事件導致能源供應大幅減少或中斷,則能源價格會快速上漲后在一個平臺高位震蕩,并持續到能源供應恢復正常。如果地緣政治事件沒有真正導致能源供應明顯減少,則其對能源價格的影響是短期暴漲后大幅回落。

        3顯示了布倫特原油價格與美聯儲編制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的關系。202110月之前,地緣政治風險指數(左軸)一直處于近幾年的低位區間(70以下),因而10月之前的原油價格上漲應與地緣政治事件無關。202111月底俄羅斯屯兵俄烏邊境后,地緣政治風險指數大幅飆升,2月下旬戰爭爆發后地緣政治風險指數達到頂點,帶動布倫特原油短期上沖到近10年的新高。因此,俄烏沖突是202111月到目前為止導致原油價格上漲的主因,而20211-10月,則主要是疫情后經濟復蘇拉動原油需求回升的影響。 

        圖片

        全球天然氣(圖1)和煤炭(圖22021年以來的價格變化的特征,充分體現了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及地緣政治因素在不同階段的主導作用。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對能源供需的影響是持續發生作用,而非一次性沖擊。因此,其導致的能源供需緊張推動能源價格上漲的特點是持續性上漲。這與20211-10月全球天然氣與煤炭價格變化特點相符,而202111月到20225月,全球天然氣與煤炭價格呈現震蕩式上漲,高低點振幅相當大,符合沒有發生實際能源供應中斷情況下的地緣政治事件影響能源價格的特點。

        2.全球能源安全的新風險

        當前全球能源危機是俄烏沖突、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俄烏沖突作為地緣政治因素,是導致能源安全風險的短期和階段性因素,而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成為影響全球能源安全新的、持久風險因素。

        1)氣候因素與能源轉型進一步加大化石能源市場波動

        隨著能源轉型的推進,在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和各國能源轉型政策共同作用下,包括煤炭在內的所有化石能源市場價格波動都將進一步加大,成為新的能源安全風險。

        氣候因素主要從兩個方面提升對化石能源需求,加劇國際化石能源市場波動。一方面,在全球化石能源消費85%來自化石能源的條件下,極寒或酷暑等極端天氣事件會短期內大幅增加油、氣、煤炭需求(由供暖、制冷等能源服務引致),誘發價格暴漲。另一方面,風能、太陽能和水能發電極易受天氣影響。如果這些可再生能源發電因天氣原因導致發電量減少,就需要增加化石能源發電來彌補,從而增加化石能源的需求,推動價格上漲。

        能源轉型推進則導致對化石能源的投資不足,抑制煤炭、天然氣和石油中長期供應能力增長。2021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氣上游投資只有2014年峰值的一半,不到5000億美元,除了近年來原油和天然氣價格較低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國對氣候和能源轉型的關注和相關政策增加了化石能源項目投資的長期風險。除了以政策手段加快煤炭退出或壓減煤炭產能外,各國金融機構將逐漸限制對石油項目給予融資,將進一步減少未來化石能源產能增加。

        總之,一方面,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快,氣候原因導致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發電量持續大幅增長,相應地會減少對煤炭和天然氣的需求量。此外,電動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持續替代也會大幅減少對石油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當一段時間內,可再生能源受天氣影響而導致“產量”大幅減少而導致對“化石能源”需求暴漲,而受市場抑制和政策壓制的化石能源生產能力顯然無法對這種需求波動做出靈活反映,從而導致化石能源價格短期“過度”上漲或暴漲。因此,未來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氣)價格階段性暴漲暴跌將成為一個新的安全風險。

        2)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導致能源與電力中斷風險趨于上升

        21世紀以來,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突出特征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對能源與電力供應安全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強降雨、颶風、暴雪等直接導致能源和電力供應中斷。比如,2021年美國得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極寒天氣,導致核電站、燃氣電站和風電站停機,發電能力下降40%,停電波及500萬人,持續6天才完全恢復。這表明現有的能源系統在極端天氣頻發趨勢下的脆弱性增加,能源中斷供應的風險上升。

        二是風能、太陽能和水能受天氣影響大,特別是風能和太陽能還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比如,大范圍的靜風環境造成風力發電機無風驅動;極寒和連續陰雨無太陽輻射給光伏發電帶來困難;持續干旱少雨使水力發電大幅下降。而且,極端或異常天氣對可再生能源供應的影響程度不確定,難以事先預判。這意味著現有的電力系統容納的波動性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比例越高,在供需發生巨大變化時安全風險越高。

        本文首發《技術經濟》2023年第二期



        9
        0
        被大鸡巴插入好爽骚逼视频